【卡車之家 原創】“窮死不拉管,餓死不拉卷!毙袠I里經常流傳著這么一句話,其實說的就是這一行的危險性。所謂危險,更多的指在路上遇到緊急制動的情況下,鋼管和鋼卷會因慣性直接沖向駕駛室,導致出現重大事故,這樣的事件數不勝數,辛酸中又是無奈。
那么,這樣的問題有解決方案嗎?有!
目前,以國內市場的貨物裝卸方式來看,似乎相對來說比較簡單粗暴,零擔幾乎全部靠堆,稍微好一點的也就是拉點捆扎繩索,在穩固性能方面比較堪憂。尤其是大板車,遇到轉彎側傾過大以及顛簸等情況,極易導致貨物出現偏移。
對于鋼卷一類的運輸,現階段國內比較普遍的做法就是墊木+鋼索,另外部分車輛會在龍門架位置進行加固加強。從根本上來說,一般輕微剎車問題不大,但是在緊急制動的情況下,動輒數十噸的鋼卷也很容易沖破前方的欄板,或者是由側面滾落至道路之上。
當然,現階段一些專用的掛車生產企業已經推出了不少的鋼卷專用的運材半掛車運輸車。但是,對于散戶來說,這樣的專用車型并不適合打游擊,相較來說更為適合部分業務對口的自建車隊。
那么,在一些運輸行業相對發達的歐洲國家他們在貨物的固定方式上有什么特別之處嗎?
首先,傳統扎帶方面,與國內的扎帶、束縛帶有明顯的區別。國內的多以普通的高強度尼龍繩為主,通常固定在掛車的兩側,F階段,國外在這一方面已經進化出了多個版本,首先傳統的扎帶方面,在固定貨物位置,一般都會單獨設計直角結構,以方便固定包裝規整的貨物,一般的剎車慣性沖擊并不會對它造成太大的影響。
當然,除了傳統的扎帶之外,此前BPW還推出了iGurt智能約束系統,普通的扎帶也能秒變智能產品。該模塊可以實時顯示捆扎力矩等數據,通過藍牙模塊、互聯網中繼等方式,向“智能掛車”平臺傳輸相關數據,并傳遞至車隊管理者的平板或監控設備上。
其監控信息包含捆扎力矩以及位置情況等等,在捆扎的過程中,駕駛員可直接通過手機觀察捆扎力矩,以確保貨物能夠穩定的固定在車廂內。并且,在行駛過程中,如果其中一條捆扎帶松動,iGurt系統將通過智能設備的應用程序立即發出警報,提醒駕駛員對捆扎帶進行重新設置。另外,如果扎帶捆扎力量過大,同樣可以通過系統顯示。這樣一來,對于高附加值貨物運輸,可以說又多了一層保障。
對于鋼卷運輸,國外的卡車企業是怎么解決的呢?專用車或者是專用的貨廂設計結構。我們以下面這輛考格爾的鋼材運輸車為例。
從外觀上來看,與國內的骨架類運材專用車有著明顯的區別,從外部來看更像是軟簾布掛車,并且支持電動開啟。
從貨廂內部結構來看,其實可以發現中部的板材為可拆卸式結構,中部打開之后直接是“內凹”結構,恰好給鋼卷吊裝預留了較好的位置,這樣的結構基本不用擔心鋼卷發生位移。
并且,在掛車內部、底部均設計有錨點,可直接通過鋼索和尼龍繩加以固定。除此之外,從圖片中不難發現,鋼卷周圍設計有正方體的框架,通過鋼索將其直接固定在貨廂底部,某種意義上相當于將圓柱形(鋼卷)直接變成了正方體結構,并且加以固定。這樣一來,基本不用擔心緊急剎車帶來的慣性沖擊,安全性確實做得極好。
大單胎+氣囊橋+盤式制動
從貨廂底部來看,其整體結構也是“內凹式”縱梁,并且內部可以直接鋪設高強度板材。猜測來看,如果日常沒有鋼卷運輸任務的時候,這輛掛車也能直接變身為一輛廂式運輸車,肩負一些日常運輸任務。
籠式裝卸結構在國外已經發展的相對成熟,反觀國內,在一些大件運輸車隊中也能偶爾見到它們的身影,這種結構倒也不算稀奇。其實,更多的是在固定方式上,國外確實有一些比較好的經驗可以借鑒。
在貨物運輸安全方面,現階段已經衍生出了不少好的加固方案。
以這輛軟簾布掛車為例,其貨廂除了兩側的支架、龍門架設計有不同結構的“錨點”之外,甚至貨廂中部也設計有“凹槽”,可直接放置方形管材進行固定,在隔斷貨物的同時,還能通過各種扎帶用以進一步固定。普通剎車帶來的貨物沖擊,基本不用太過于擔心。
另外一種有意思的結構是在貨廂的底板兩側加“特制的限位卡槽”,通過立柱對貨物進行加以固定。并線,仔細看這些限位卡槽,是可以通過根據貨物碼放位置隨意調整的,靈活性非常強,并且加固效果絕非一般的尼龍繩可以比擬。
● 編后語:
外國的月亮一定比中國圓嗎?其實并不是,一來是國外卡車起步非常早,早已超過百年的歷史,具備強大的技術與經驗積淀。另外一方面,國內外市場環境、道路條件以及運價都存在差異,自然在對應的物流裝備上會有所區別。
回頭看如今國產的卡車,只有短短的幾十年歷史,其發展速度卻非?,某些技術領域已經接近于進口卡車。不過,差距我們也要正視,國外有先進的技術或者設計理念,引入國內,或許可以讓我們的卡車少走很多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