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車之家 原創】從大噸小標被央視曝光,到如今藍牌輕卡新規落地實施,藍牌輕卡市場幾經波折。如今新車從上公告到上牌環節,都有了相關法規可以遵循。那么藍牌輕卡真的從上牌環節就規范了嗎?在我們走訪市場的過程中發現似乎并非如此。
2022年初,工信部聯合公安部發布了輕型貨車安全技術規范,并且對于違規車型的生產銷售、注冊登記等留出了一定的過渡期,如今過渡期已經結束,藍牌輕卡新技術規范已經全面實施。
對于輕卡的結構配置提出了以下技術要求:輪胎斷面寬度不得超過7.00in(英制),發動機(柴油)排量不大于2.5L(冷藏車不大于3.0L),貨廂內部寬度不大于2100mm。
并且,按照《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項目和方法》中,也就是年檢新國標中,關于輕型貨車新車上牌時的自重、外廓尺寸等都有明確規定:冊登記安全檢驗時,機動車的整備質量應與機動車產品公告、機動車出廠合格證相符,且誤差滿足:輕微型貨車不超過±3%或±100kg;機動車外廓尺寸實測值不應超出GB1589、GB7258規定的限值,且與機動車產品公告、機動車出廠合格證記載的數值相比,誤差應滿足:汽車不超過±1%或±50mm。
在實際上牌環節,藍牌新規還未發布之前,部分地區已經收緊對于藍牌輕卡的上牌政策。藍牌新規全面實施之后,很多地區的車管所更加嚴格,一旦超出自重限值范圍,將無法正常上牌,比如廣東地區等。
雖然已經有明確的政策出臺,而且在上牌環節政策收緊,但是在實際走訪市場中我們發現依然存在一定的漏洞,換箱、換輪胎、換導流罩等情況依然有。
據了解,經銷商會在上牌時采用合規2100mm寬度的輕量化鋁合金廂體、搭配鋁合金輪輞的7.00輪胎等,上牌之后會進行更換。
這一整套操作屬于購車自帶“程序”,不需要卡友自己去操心,經銷商會“幫忙”完成整個操作。也就是說,上牌的車輛屬于合規車,但實際上上路的新車并非完全合規的車型。
事實上,這也就設計到另外一個問題,在用車該如何處理,這也是目前藍牌輕卡市場治理的關鍵點和難點所在。單從新車上牌這個環節來說,“偷梁換柱”的辦法可以讓車輛順利上牌,但不僅車輛自重和行駛證有差異。此外,大貨廂大尺寸輪胎也是為了重載而生,在使用過程中存在超載的行為。
“大噸小標”“超載運輸”也是目前在用輕卡的問題所在,畢竟體量太大了,涉及多方權益,該如何處理,目前也沒有明確出臺。但是最近不少省市也加緊了對于在用藍牌輕卡的日常檢查監管,開展藍牌輕卡專項整治活動。
而且已經有部分省市,比如浙江、湖南等省市,要求4米2藍牌輕卡通行高速路車貨總重需符合行駛證要求,否則將無法通行,但是目前全國政策不統一,一旦政策統一,有跑高速需求的藍牌輕卡車主將面臨困境。
無論是日常檢查還是上高速的政策,各地實施均存在一定的差異。在日常運營中,依然可以發現,藍牌輕卡超載運輸是常態,其實這也和市場環境以及產品有關系。
藍牌輕卡在路權方面有更大的優勢,而且不需要辦理貨運從業資格證以及道路運輸證,門檻更低,因此選擇的卡友更多,再加上此前的車輛配置偏重載,不裝貨就超載也是常態,而單從運輸層面上來看,比如糧食、化肥、建材類貨物等,標載運輸并不能滿足實際的運輸需求,而且存在“大材小用”,多種因素之下,逐漸演變成如今大噸小標的亂象。
● 編后語:
從目前來看,在用車如何治理是關鍵。藍牌輕卡治理走到如今并不容易,無論是從市場秩序來考慮,還是從運輸公平來抉擇,在上牌環節還需從嚴執法,以免再走回老路。當然大家關心的在用違規車問題,也需要綜合多方利益,推出合理有效的治理措施。(文/王雪潔)